
我們日常生活遇到的藥物, 很多都被製成膠囊。 那麼廠家是為了讓我們吃藥時不會感到苦澀, 容易入口一點,才製成膠囊嗎? 我不能排除藥物製成膠囊後銷量可能會上升 ,但其實藥物被製成膠囊有其他 更重要因素。
藥物被製成膠囊的3大原因:
1. 方便製造

有些藥物含油量較高, 日常最常見的例子便是魚油。 那麼含油量較高的藥物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那便是不易製成固體的片劑, 因此需要製成膠囊。
我想應該沒甚麼有人吃過固體的魚油吧:-)
2. 提高穩定性

有些藥物成分化學性質不太穩定, 容易受潮,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消炎止痛藥和腸胃藥了。
除了受潮問題, 很多藥物也會在高溫、見光的情況下變質, 例如 絞痛、胸悶、胸痛的救命藥物 「硝化甘油片」。
而製成膠囊可以提高藥物的穩定性, 延長保質期。
3. 幫助吸收

一些藥物難溶於水, 所以再消化道中不易被人吸收, 必須用於適當的油性溶劑中, 然後裝入膠囊, 幫助人體吸收。
此外,有些治療消化系統的藥物需要在腸道內吸收才有療效, 那麼具體可以怎樣透過膠囊操作? 由於胃液是酸性的, 腸液是鹼性的, 所以把藥物裝入耐酸的膠囊殼中, 使藥物只在鹼性的腸道中才會溶解。
總結
我們不得不感嘆發明膠囊的人是何等的偉大, 一個小小的膠囊竟然有這麼多作用。 所以下次別人問你為什麼藥物要用膠囊時, 不要回答吃下去不會那麼苦或者是看起來美觀一點了。 告訴他們是因為「方便製造、提高穩定性和幫助吸收」吧!
點擊這裏有驚喜 (前方高能!不要怪我沒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