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赤小豆,又名赤豆, 是豆科植物。 外形就是紅豆的加長版, 看似是孖生兄弟一樣。
黍稷稻梁,禾麻菽麥。<< 詩經·七月>> (音:處積到涼,和嫲熟墨)

其中的「菽」是指大豆, 有兩種。 小豆叫做「荅」, 有三四種。 王禎云︰今之赤豆、白豆、綠豆、萱豆,皆小豆也。此則入藥用赤小者也。
集解
長得緊少和色沉(赤黯色) 的赤小豆可以入藥。 長得比較大,鮮紅色、 淡紅色的並不治病。 所以不要以為又帶又紅藥性就較好哦! 不是所有東西都是越大越好的(^_-)

赤小豆在夏至後下種, 大概6月21-22日後。 赤小豆苗高約一尺多, 枝葉好像豇豆, 葉子微圓稍而小。

赤小豆在秋天開花, 似豇豆花而小淡, 銀褐色, 有腐氣。結莢長二、三寸,比綠豆莢大一點,皮色微白帶紅。三青二黃時即收之,可煮可炒, 把它放在 粥、飯、 雲吞餡中食用都可以。
性味
甘、酸,平;無毒。
主治
- 下水腫,排癰腫膿血《 神農本草經》
- 治消渴,止泄痢(腹瀉) ,利小便,下腹脹 滿,吐逆卒(止嘔) 《名醫別錄》
- 解小麥熱毒, 煮汁服解酒解油《 日華諸家本草》
- 甄權曰︰解熱毒散惡血, 通氣除煩滿,健脾助消化。
- 陳士良曰︰縮氣行風,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
- 李時珍曰︰ 能避瘟疫, 治難產,下胞衣( 胎盤), 通乳汁, 和鯉魚、鯽魚、黃母雞煮食, 都可利水腫。
注意
藏器曰︰驢食足輕,人食身重。 驢吃了赤小豆,腳下會發軟;人吃多了赤豆,身子發重,兩腿發軟走不了路。同米煮飯及作醬,食久發口瘡。 所以凡事講求 中庸之道, 不要多也不要少。
赤小豆甘、酸、鹹、冷,和鯉魚放在一起食, 會有消渴症狀。
所以謹記!不要把赤小豆和鯉魚放在一起吃, 這時你可能會問:上面不是李時珍說過赤小豆和鯉魚一起吃 可利消除水腫嗎? 鯉魚能夠利水腫, 赤小豆能下水腫、利小便, 兩者加起來作用就很強。但赤小豆和鯉魚是有病才會有機會同吃的, 不然對身體負擔挺大的。
能夠治好香港腳?

頌曰︰:以袋盛此豆,朝夕展轉踐踏之,久久遂愈。( 每日不停踩赤小豆 香港腳就會好)
赤小豆化學成分(每100克)

- 蛋白質 20.7g
- 脂肪 0.5g
- 碳水化合物 58g
- 粗纖維 4.9g
- 灰分 3.3g
- 鈣 67mg
- 磷 305g
- 鐵 5.2mg
- 硫胺素 0.31mg
- 核黄素 0.11mg
- 尼克酸 2.7mg
臨床應用

- 治療水腫
- 治療產後缺乳
- 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 治療高血壓病
- 治療血腫及扭傷
- 治療肛裂及痔瘡出血
- 治療癰腫、 丹毒
- 治療嬰兒濕疹
- 治療頑固性呃逆
- 治療慢性膽囊炎
- 治療糖尿病
- 用於防暑降溫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