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人生態度]

Share your love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瀟灑豁達的思想,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他的筆下名言更成為不少人的座右銘。他出眾的才華和別具一格嘅思想流芳百世,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位千古風流人物的傳奇人生。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蘇東坡的一生可按「達」和「窮」大致分爲兩個階段。「達」是仕途得意之時,在哲宗元祐年間太后攝政時期,蘇軾受太后重視,任杭州太守,主政一方。在太后不遺餘力的支持下,蘇軾大展手腳,在杭州大興土木,建立城市供水系統,設立公立醫院,疏浚鹽道,整治西湖,穩定谷價,糾正惡俗,濟民賑災。三年時間,蘇軾一掃杭城沉痾,大幅改善民生,得到了杭州老百姓的真心擁戴和千載懷念。這段時間可謂蘇軾政績的巔峯,他實現了儒家拯救蒼生、爲後世開太平的最高理想,誠可謂兼濟天下。

可惜「達」只是蘇軾數十載仕途的極小一段,他的政績實在太突出,在宋朝的衆多冗官中,蘇軾簡直是鶴立雞羣的存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同僚的攻擊排擠頃刻淹沒了他,「窮」成了蘇軾仕途的常態。而蘇軾自帶的大文豪光環更像一個嘲諷技能,吸引了無數的明槍暗箭,傷得他體無完膚,子虛烏有的烏台詩案更是一度讓他命懸一線。

然而禍兮福之所倚,蘇軾能在中華文明史上占據如此重要地位,正是因爲這常人無法承受的「窮」,將他打磨成最佳的美玉。面對一道又一道的貶斥,蘇軾由心驚到釋然,從窮苦的湖北黃州到酷熱的嶺南惠州再到荒蠻的海南儋州,蘇軾從悲愁到淡然。

「窮」不僅沒有打倒蘇軾,反而成了一系列技能培訓,讓蘇軾擁有了更多的頭銜——美食家、釀酒者、煉丹人、制墨工。與此同時蘇軾精研儒釋道文化精髓,集詩書畫大成於一身,開創豪放派詞風,在寄情山水中尋找人生的快樂,成就了不屈不撓、瀟灑自由的人生境界。窮則獨善其身,就此觀之,無人能出蘇軾之右。

thedomesticchores
thedomesticchores
Articles: 166

歡迎留言!